Psilverhome白银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银子!银子!银子!-转自天涯Lov_vinccy兼致敬作者

[复制链接]

3

主题

16

帖子

4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7: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致敬Lov_vinccy 于 2021-2-21 17:29 编辑

11.惊天投机:亨特兄弟的传说
  不少的70后和80后,小时候应该都看过这样一个美国电视剧,叫做《神探亨特》,里面的亨特幽默风趣、聪明机智,而且心细如发、逻辑严密、料事如神……
  实际上,就在这个电视剧在美国拍摄和播出之时,正好有一个家族在美国如日中天——很凑巧,这个家族的名字就是“亨特”,事件太过于凑巧,以至于该电视剧的拍摄者不得不一再澄清,那个富有的亨特家族“并没有参与电视剧制作。”
  可惜,很多人一直都不相信这个“否认”——干嘛要一再的否认呢,这不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为什么说到这个家族,恰恰是因为这个家族与白银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关系。
  亨特家族的创始人H.L.亨特是个农民,不过美国的农民并不穷困;虽然不穷困,可这人不知道天天向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天赋异常,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倒腾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看出石油开采业很有前途,于是组建了石油公司,赚大发了。
  到了1957,当时的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亨特是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由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老亨特不知道“少生孩子多致富”这句中国谚语,于是他一口气生养了14个娃,并且还都把他们养大了——其中就包括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俩。
  这兄弟俩继承了老爸的商业头脑,继续通过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来挣钱——不过,干着干着,这兄弟俩就发现,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挣钱都很辛苦啊,而且风险也很大,比方说他们家投资了一个利比亚的油田,结果由于那边政局动荡,被没收了,让这一家子元气大伤。
  很快的,这兄弟俩就发现,金融市场容易啊!
  可不嘛,不要劳力费神的掌握这技术、那技术,只需要下下指令、买买卖卖,大把大把钞票就到自家来了,天底下还有有这样的好事?
  这兄弟俩眼中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期货他们。
  这兄弟俩一商量,得,别搞石油了,就玩期货,又刺激,又好玩,还能挣大钱!
  先拿大豆期货试试手。


1970年代早期,大豆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1973年夏天,对大豆的高涨需求甚至使大豆现货断货,政府被迫暂停大豆出口。亨特兄弟立即看到了商机——既然这种商品如此受欢迎,而且如此短缺,岂不是绝好的攻击对象吗?
  1974年和1975年,尼尔森和他的弟弟威廉开始了大豆投机,他们的手段很简单——只用很低的保证金来买进期货,不买进现货,这样的囤积的成本很低,亨特家族既不用到处收购大豆,又不用租用仓库来储存大豆,只需要在芝加哥交易委员会的交易池里不停地发出买进指令就可以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囤积也非常危险,因为大豆其实并没有出现短缺,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差距过大,空头可以从现货市场上买进大豆,然后与亨特家族交割。到那个时候,亨特家族收到的将不是现金和利润,而是堆积如山的大豆。
  由于政府规定每个交易商拥有的期货合约不得高于300万蒲式耳,或者全部合约的5%,这就像中国海南为了控制房价,要求1个身份证只能买5套房一样——于是亨特兄弟就发动亲戚朋友,设立许多交易账户,开足马力买进大豆期货。
  许多人知道了亨特兄弟在操纵大豆,所以纷纷加入交易,试图搭上顺风车,大豆期货开始暴涨,从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涨到高峰时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觉察到不对劲,决定对亨特兄弟提出起诉,亨特兄弟则指责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见不得别人赚钱就眼红流口水,这种针对俺们家族的诉讼简直就是勒索……
  亨特兄弟确实不傻,打口水仗的时候,已经偷偷的将大豆期货全部卖出。
  卖糕的——挣了1亿美元!荷,这钱来得那个爽快啊!
  CFTC指责亨特兄弟操纵市场,但是又拿不出来什么过硬的证据,美国法庭宣布不支持其诉讼——CFTC一下子名誉扫地!
  看到了美国监管部门的软弱无力,亨特兄弟打算在白银期货市场上再玩一把豪赌,狠狠的赚他一笔,说不定就此成了世界首富呢!
  正如前文所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滥发纸币必将为通货膨胀打开罪恶之门,许多普通人当时并没有那种意识——但商业头脑敏锐的尼尔森.亨特却看出来了这一条。
  大豆那玩意儿,毕竟价值低,不好长期保存,怎么能和白银相比呢?
  早在1973年,尼尔森就开始在中东购买白银现货,当时的价格为2美元/盎司左右,同时亨特家族还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市场上买进白银期货。
  尼尔森绝对富有战略眼光,他在白银价格谷底建立了大量仓位。到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经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并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购买了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银持有人之一。
  市场上的白银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又有一大批交易商跟在亨特兄弟的屁股后面冲入白银期货市场,在仅仅两个月之内,就把白银价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涨幅接近130%!
  看清楚,我们2010年9月份到现在(2011年2月份),白银的价格也上涨了接近90%!


看到银价暴涨,在过去几年中以远低于2美元以下的成本收购了大量白银的墨西哥政府心动了,他们可储备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呢!
  该出手时就出手,墨西哥政府决定出手——5000万盎司的实物白银顿时涌向市场,白银价格立即暴跌,下跌了40%,一直到了4美元/盎司左右。
  墨西哥政府大赚而特赚了一笔,哗哗哗的数着美元,当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而亨特兄弟呢,到口的肥肉“唰”的一下子又没了,心里自然是窝了一肚子火,虽然很窝火,他们脑袋还是很清醒的,他们也看出来了,要控制白银这种重要的贵金属,只凭自己家族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和中国银行业改革一样,借助外来的“战略投资者”。
  尼尔森把目光投向了中东,那里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正好和沙特王子们的关系很好,而这些王子们又控制着沙特最大的银行——国家商业银行。
  成功的游说之下,亨特家族拉到了沙特阿拉伯王室的赞助,还吸引了沙特国家货币局的大量外汇投资。
  这个时候,正是亨特兄弟在大豆期货投机案件上最后结案时刻,“期货操纵”的指责不绝于耳,亨特兄弟这次长了个大心眼,他们很有耐心的大量吸入现货和期货筹码,同时做了大量伪装,自称购买白银是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因为白银的价值比纸币更稳定。
  听起来很有道理,从交易上也查不出什么破绽……
  这时候的白银价格依然5美元/盎司左右。
  大豆期货投机事件尘埃落定之时,亨特兄弟再把炒大豆期货所赚的钱投入白银投机中,
  到了1978年底,尼尔森-亨特直接控制的白银现货可达到了几亿盎司,与此同时,全球通货膨胀和政治局势不稳定已经持续了几年,黄金的价格由原来的35美元/盎司飞涨到500美元/盎司,相比之下,白银的价格涨幅还远远不够,依然在6美元/盎司徘徊。
  1979年夏天,尼尔森-亨特终于决定发起总攻——他要让以前缓慢上升的白银价格坐上三级火箭,要它像黄金一样暴涨十几倍……
  决斗开始了!


亨特兄弟和沙特家族控制的“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向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下达了累计4000万盎司的买入指令。
  市场上出现了巨额买盘,银价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买入——CFTC调查了交易记录,发现大部分买单来自“国际金属投资公司”,而这家公司在百慕大群岛注册。
  很快,纽约和芝加哥的每一个交易商都知道了亨特家族是“国际金属投资公司”的后台老板——既然这么富有的亨特家族在为白银“做庄”,那么小投机者当然应该选择“跟庄”,这样虽然很危险,却有机会大赚一笔。
  随着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干脆突破40美元!
  天啊,究竟要涨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
  到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掌控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合约和芝加哥交易委员会69%的白银期货合约,总共掌握着1.2亿盎司的现货和5000万盎司的期货,这还不包括亨特的合伙人——沙特阿拉伯王室成员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白银。
  当时全球每年的白银交易量也不过2000万盎司,亨特家族已经切断了白银流通的渠道!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白银价格上涨到48美元!
  几乎所有看空的人都已经认输出场,亨特兄弟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出售,赚到的财富在那个时代将是天文数字!
  然而,也许是被墨西哥政府涮了那一把之后,亨特兄弟太不服气了,也许是非要再次玩CFTC一个难堪,或者,就是想赚走所有参与到白银市场的人的钱,或者,就是亨特兄弟想通过打败所有人来证明自己……总之,亨特兄弟杀红了眼,没有停止。
  为什么亨特家族还不住手呢?
  利令智昏已经不足以形容亨特兄弟的行为,用最流行的话来说,亨特兄弟现在已经不是在为金钱而战斗了,而纯粹是赌气了——赌气的对象是整个白银市场乃至整个期货市场……
  其实,到这个时候,亨特兄弟的财富也基本耗尽了,为了维持对白银市场的垄断,尼尔森-亨特被迫向美国华尔街的几家大银行高息借贷,举债超过2亿美元,平均利息高达19%!
  1980年1月21日,白银涨到了它的历史最高价:每盎司50.35美元。
  记住,这个价格迄今还没有被超越!


在短短12个月里,银价上涨了8倍,要知道,银是多么大宗的商品啊——可以肯定的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大宗商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拥有如此骇人听闻的涨幅!
  亨特兄弟花费了10年来囤积白银,花费了半年时间来进行总攻——这种对投机的执着精神和耐心程度,值得每一个后来的投机分子敬仰学习、深刻领会……
  问题是,这样疯狂的玩法,等于是要把所有期货交易商都带进地狱,更严重的说,是蔑视美国政府,蔑视美国人民,蔑视全世界需要用白银的产业和相应的人!
  是的,投机挣钱可以,但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允许任何投机商毁灭期货市场、毁灭美国金融体系,无论是1980年,还是2008年……
  美国政府出手了。
  经过严肃讨论,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决定将白银合约保证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必须补充大量的资本。
  随后不久,纽约商品交易所重磅出击,颁布了一条临时规定:“从即日起,禁止建立新的白银期货合约,只允许旧合约的平仓。”
  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再也无法从期货市场上买进任何白银,而且白银期货合约的总数只会不断减少,谁都无法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来操纵价格。
  有人说,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可不是一根稻草,这是一头大象的重量!
  规定出来之后,1980年3月25日,白银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按照规定,亨特兄弟必须补足保证金,否则经纪商将强行卖掉亨特家族的白银期货。
  亨特兄弟这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众射之矢,他们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联系银行家,希望以家族产业为担保获得抵押贷款。
  不过,没有谁再敢支持亨特家族这样投机了!
  1980年3月27日日,几天前还在三四十美元价格运行的白银,居然跌到了10美元/盎司的低点,根据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救市过程,你认为亨特兄弟应该怎么做?
  不错,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华尔街投行们的表现一样,亨特兄弟飞抵华盛顿,请求财政部和美联储牵头,向亨特家族提供巨额长期贷款。
  否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亨特兄弟暗示,将抛售手头剩余的6300万盎司白银,彻底摧毁市场信心,并把华尔街各大银行一起拉下水……
  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不得不紧急介入,美联储 保罗-沃尔克亲自说服美国各大银行组成集团,向亨特家族提供价值1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
  是的,你见过的,2008年,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说服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投行,并且说服国会,决定援助美国华尔街7000亿美元,美联储 更是同意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型为商业银行,以便美国政府可以给他们提供援助资金,支持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贝尔斯登……
  尼尔森还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们表示,亨特家族只是做了一笔错误的投资,并且受到了政府的过度干预,所以亨特家族其实是白银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本来想发一笔超级横财的无赖,转眼之间就成了可怜巴巴的“受害者”,而只要政府和中央银行控制着随意印刷钞票的权力,他最终一定会会选择去救援这一个或者数个无赖……
  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如果他们拒绝了无赖的要求,或者他们任由这些无赖自生自灭,他们自己精心构建的“金融体系”会承受不住而倒下,而他们更担心的是,他们构建在“点纸成金术”之上的那个海市蜃楼,会因为金融体系的坍塌而崩溃!
  1980年,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这样做了,2008年,我们只不过再一次见识。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做无赖,你也必须得做得足够大!


看了亨特兄弟的投机传奇,你是心有余悸还是跃跃欲试呢?
  为了更清楚的看清亨特兄弟的投机,我们通过银价变化来分析这一经典投机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4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12.股神:与白银的那场邂逅
  自1980年亨特兄弟投机白银以来,白银市场被彻底激活了,变成了一个投机者的乐园。
  国际市场上,白银几乎是全球日常波动最剧烈的商品之一,“玩的就是刺激,玩的就是心跳”,无数投机家带着对前辈的尊崇,前仆后继地涌入白银市场。
  相对而言,黄金市场由于价值太高,数量太大,难以垄断操纵,但白银相对低廉的价格,有限的产量,使其成为大资本的理想操纵对象。
  从2010年9月份2011年2月份,5个月里白银上涨将近90%,你能说没有投机的因素?
  实际上,不仅亨特兄弟,全世界玩金融的玩家眼中的上帝——“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在白银投机上挣到了一大桶金子。
  只是美国媒体(包括中国媒体)为了敬重巴菲特的名声,刻意打造一个清廉、节俭、正直而又亲民的金融界道德标兵和领袖形象,基本上不大提这会事而已。
  从1995年开始,巴菲特开始持续买入大量白银,买入的价格约在5美元左右,到1999年年初,巴菲特持有1.3亿盎司的白银,占了当时全世界白银年产量的1/3。
  1998年,在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7.81美元的高位后,他又在白银的回调中不断加仓。他购入白银的平均成本约为每盎司5美元,最多时其手头的白银总量,占到差不多世界一年的白银总产量。


当白银价格从1995年的每盎司5美元上涨至2006年的每盎司15美元后,巴菲特将白银全部抛出,赚得盆满钵溢,下图就分别是2个5年期间白银价格的变动情况,从这其中可以看出巴菲特的精明之处。



当然,如果看2001年以后银价的表现情况,尤其是时至今日白银价格的表现,似乎我们远远称不上巴菲特有多么成功。



对于巴菲特的这次白银投机的“成功”或者“不成功”,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方面是,巴菲特足够聪明,他预计到了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海啸(当时的银价暴跌至10美元/盎司左右),至少也是预计到了2007年美联储的升息,为了躲过去那一场海啸,他宁愿在2006年次贷危机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将白银悉数抛出,规避风险。
  另外一个方面可能是,巴菲特最大程度的汲取了亨特兄弟的教训,他没有想着通过摧毁白银市场来发一笔无比大的横财(反正他当时就是世界首富),更不愿意为了赚取亨特兄弟那样不可思议的暴利而搞到倾家荡产,一世英名尽失……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不过,在某些金融媒体中,似乎也存在着另外一种“中国政府式的”美化和粉饰活动,给巴菲特戴上了一个道德的光环——他们说,巴菲特为什么投资白银,是因为当时的工业用银大幅度下降,白银跌到了低点,为了避免白银生产者亏损,股神好意出手相救(正如2009年巴菲特50亿美元购入高盛优先股而援助高盛一样?),避免银价跌向更低。
  至于老巴为什么卖掉白银,那是因为他认为白银的价格已经太高了,影响了工业使用者的成本,所以老巴就抛出了自己的白银,平抑白银的价格。
  根据这种说法,巴菲特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睿智的人,是一个时刻心怀天下的人,是一个脱离了追求金钱这样低级趣味活动的人,是一个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实际上,巴菲特自己到并不像某些卫道士那样虚伪,他很少提及自己在白银投机中挣了一大笔钱这种事儿,要是问到他这个事儿,他也诚实回答,并不做作,并不宣称自己是在为白银行业“做慈善”,也没有动辄像某些“中国式英雄”那样宣称自己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白银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儿在挣钱……
  其实,一个人拥有足够的金钱与影响力,所谓的投资在易被操纵的市场上便成了极为简单的事情,这就是巴菲特所做的事情。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老巴在白银上他挣了一大笔钱,没有什么可耻,也称不上有多么高尚,更称不上什么慈善……
  挣钱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4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白银价格操纵案:这两家银行
  2010年10月29日,《中国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纸报道了一则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被控蓄意操纵白银期货和期权市场”。
  摩根大通是谁?
  摩根大通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银行,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于2004年与2008年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身上带着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金融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J.P.摩根家族的高贵血统 ,他为什么要“蓄意操纵白银期货和期权市场”?
  不过,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们认定的犯罪嫌疑人,也只是嫌疑人而已,不能凭空就说人家某某人“蓄意操纵”,还需要有真正的证据。
  早在2008年9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就曾经开展过一次针对操纵黄金期货价格的调查,调查由CFTC的负责人巴特-奇尔顿(Bart Chilton)主导,和针对亨特兄弟的大豆投机调查一样,调查最后以“证据不足”而告终。
  不过,你要注意,“证据不足”并不是“没有证据”,恰恰就有人看出来了其中的猫腻。


我们想想就可以知道,如果就像亨特兄弟一样,一两个合伙人控制了一种商品期货50%以上的交易量,就拥有了操纵市场的能力,更不必说如果你控制了80%、90%乃至100%的时候——然而,很不幸的,就是在CFTC从2006年到2008年的8份季度报告里,人们赫然发现,在所有的贵金属(主要是黄金和白银)衍生物交易份额里,有两家银行,在任何一个季度都控制着50%以上的交易量(2007年季度),而最高的时候,甚至接近100%。
  这两家银行,一家是摩根大通银行,另外一家就是汇丰银行,他们两个所占比例较低的时候,偶尔还有另外一个成员出现,这就是德意志银行。




这几个银行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卖空黄金和白银——进一步的统计表明,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在黄金衍生物上的交易额一直保持在70%以上,绝大部分时间都超过90%!



更加糟糕的是,当前全球最大黄金ETF SPDR GLD基金的保管人,恰恰就是汇丰银行。
  也就说,汇丰银行一方面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基金的黄金保管人,另一方面又在使劲打压黄金价格,黄金价格下跌的损失由那些购买黄金ETF的个人投资者承担,卖空所赚到的钱却都是汇丰银行自己的……
  更绝妙的是,世界上的拥有最大额黄金储备的中央银行们,似乎还在配合这两家银行的行为——笔者本人就曾经发现,在2008年8月,黄金价格暴跌到800美元的低点之时,世界上中央银行借出黄金白银的租借利率(Lease Rate)居然都是负值!
  负值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借给你黄金白银用,等你把黄金白银还回来的时候,我还要倒贴给你钱。
  比方说,利率是-1%,我从银行借出100吨黄金,那么期满后我不仅不用上缴利息,而且只用还99吨就可以了,剩下1吨是自己的!
  天啊,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轮不到我啊?
  当然轮不到我了,因为根据规定,只有“信誉特别好”的国际储金银行(Bullion Bank),才有资格从中央银行那里借到黄金白银!
  “国际储金银行”是谁啊?
  恰恰就是J.P.摩根公司(后来的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


你觉得很荒谬?
  这说明你和我一样,都是正常人、普通人、凡人!
  不过,人家那些中央银行的管理者,看来就不是正常人,人家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的那些能够借到黄金白银的人,更不是普通人。
  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穿一条裤子,猫鼠同窝,随便你怎么说都行。
  在打压白银价格方面,做得最得心应手的其实是那个已经倒闭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每次银价上涨势头正旺之际,贝尔斯登就将高达数亿盎司的白银看跌期权抛出,打压银价。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摩根大通就继承了贝尔斯登原来的“事业”,与汇丰银行狼狈为奸,一起持续打压白银价格。
  大家都知道贝尔斯登因为在美国次级按揭风暴中严重亏损濒临破产而被收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它也是美国商品期货市场上最大的白银做空者,2008年3月14日,白银价格在接连上涨近一个月后,由每盎司17美元,一直冲到近21美元。贝尔斯登没钱补仓抵挡不住,美联储见势不妙紧急救援,贝尔斯登得到一笔为期28天的借款,这笔款项是美联储通过摩根大通来借给贝尔斯登的,但贷款风险由美联储来承担。
  这是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联储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贷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发表于 2021-3-13 16: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金钱

赞!赞!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1-3-16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棒了!银价会飞上天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Psilverhome白银之家

GMT+8, 2025-5-3 08:42 , Processed in 0.0443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