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一:中国是极度缺银的世界第三产银大国 标题读起来自相矛盾,既然是世界排名第三的产银大国,为何还极缺?不可思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中国白银储量为4.1万吨,世界排名第五。世界白银协会相关数据表明,2019年中国白银产量3600吨,世界第三。 数据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9” 数据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9” 数据来源:世界白银协会 数据来源:世界白银协会 中国的确是白银储量和产量都靠前的世界大国,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白银就丰富充足。古代中国为什么极缺白银,原因有五: 1 采选冶技术落后; 2 中国地质条件复杂, 白银矿床分布散而小,开采难度极大; 3 中国白银富集地区,如内蒙古,宁夏这些地区,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4 白银主要作为其它金属矿产的副产品被开采。(USGS)2018报告显示: 目前白银矿产量来源中,34.4%是作为铅/锌副产品,30.4%的银矿开采,22.1%作为铜矿的副产品,12.5%作为黄金的副产品。 数据来源:(USGS) 5 人均占有量极小。有专家统计过,历代王朝白银的累计量不到1亿两,而明朝时人口将近1亿,平均每人才不到1两白银,显然不可自由支配。 所以,客观意义上讲,中国从来不缺白银,但从历史角度来说,明朝中期以前中国极缺白银。 真相二:白银第一次用作货币,官方记载是在汉朝 白银最早作为货币的时间还有很大的争议,有说是4000多年,有说是在先秦时期,众说纷纭,也难以考证。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一是明朝以前,白银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二是白银作为货币的最早官方记载是在《史记·平准书》。据记载汉武帝时“禁苑多白鹿而少府多银锡……又造银锡为白金,……故白金三品……岁余终废不行”。就是因为“白金三品”铸造发行时作价高出当时市价三倍,是虚值货币,民间不用,只得最终废止。汉至明朝中期这段时间里,民间很少用白银来直接交易,一来白银在古代真的很稀缺,二来已有了黄金和铜钱了,当然黄金主要流通于在上层社会,民间用的基本还是铜钱和铁钱。因此,以目前能考证的结果来看,白银作为货币最早时间应该是2000多年的汉朝,而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朝。 真相三:白银竟比黄金贵 当前(截止9月15日)白银价格为27.3美元/盎司附近,黄金价格为1962.8美元/盎司左右,黄金白银比为差不多为72:1。 数据来源:矿业界 很多人想当然得出结论:黄金比白银贵多了,而且从古自今都如此。 殊不知,1980年时,金银比为15:1左右; 殊不知,1592年,广州的金银比为5.5:1; 殊不知,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还是相等的; 殊不知,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 早期的白银竟然比黄金还贵,这可能是现代人们匪夷所思的事。在古代,人们虽然知道开采银矿,但白银多为其他金属矿产的副产品,而古代中国就没有发现什么较大的银矿床,当时的冶炼技术也很落后,因此能获取的银的量确实很小。同时,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的情况很少,而黄金则多,通常说的狗头金,或者河沙淘金,就能说明情况。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银一度要比黄金更加值钱。 真相四:明朝以前的每两白银至少值10000元 先科普一个简单常识: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货币不是金银,也非铜铁,而是海贝。因为先祖离海远,海贝获取难度大,物以稀为贵嘛。“原先用120英担贝壳就能买到一船五六百名黑人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转自Hagendorn and Johnson 1986:111),可见欧洲和非洲也曾用过海贝作为交易货币。诸如网上说的一两白银200元,600元等等,绝对是瞎编乱造的。当前的白银价格,差不多一两都值200元,更何况白银在很明朝中期以前,是相当稀缺的呢。 这里笔者大致可以概况一个观点:时间越久远,白银越值钱。因为时间越靠前,白银越稀缺,购买力越高,越往后,到了明朝,国外白银不断大量涌入,导致通货膨胀,白银越来越不值钱了。中国就像超级黑洞,不断吸入外来白银,积累到了清朝,白银贬值已经很严重了。 以明朝为例:明朝初期,一二两银子可以买一亩良田,一两银子可以买600斤大米,而明朝一个九品官员的月俸禄是5石粮食,一石是94.4公斤。等于说当了一年官,有12000斤粮食,值20两白银。明朝一个士兵应征入伍,一年的工资是4两白银到10两之间。按照现在的物价换算成人民币,明朝的一两白银,至少值10000元。言外之意,明朝以前,银子的购买力更高,肯定超过10000元。
|